脖子上的锁链 (13-15)


13-15  

  1. 社会病灶

曝光之后,来调查的人不少。赵先进派人把守了所有进村的路口,不让生面孔通过。镇里负责治安的干事赵宗浦,带着一些来自镇的职工,帮助封锁。即使如此,居然还是有一个来自外地的女记者,闯关成功。赵先进无法拒绝,只好亲自接待了女记者,薛驰宏。

村委会的会议室像一个废弃的仓库,墙壁上脱落的石灰露出灰黑的底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和霉烂的味道,让人感到胸闷气短。赵先进坐在主位,微微皱着眉,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他的面前是三十岁左右的记者薛驰宏,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她的眼神像一把利剑,直刺赵先进虚伪的面具。她的手指紧紧地攥着笔,指节都有些发白,显示出她内心的愤怒。

“赵书记,这些女性被锁链囚禁、反复遭受虐待的情况,您作为村支书,难道没有关注过吗?”

赵先进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他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但他的眼神却像一条毒蛇一样冰冷,让人不寒而栗。他抬手摸了摸泛白的衬衫领口,语气淡然,“小姑娘,这话可就说重了。这是咱村的家事,家家都有一口难言的苦水,对吧?那些女人啊,脾气倔,喜欢闹腾,跑出去几次被抓回来,确实不好看,但说到底,不也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家?咱当村干部的,就是讲和气,讲和谐,不掺和家里的事儿。”

记者的眉头拧得更紧,正欲开口追问,赵先进却已经端起茶杯,打断了她,“你们年轻人啊,没经过事,不知道这世道有多复杂,水有多深。这种事儿,真能有个‘非对即错’的答案?再说了,咱这村穷,男人好不容易讨来媳妇,能轻易说散就散吗?”

他的声音渐渐低了下来,带着一股无形的倦意,“我们乡下人啊,没你们城里人那样的福气。能苟延残喘地活下去,就已经是上天开恩了。”

记者沉默了,赵先进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目光却一直避开她。就在记者还想问问题的时候,闻讯赶来的赵宗浦,带着几个壮实的男人,“客客气气”连推带挟持的,将她送走。

那天夜幕降临,月光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整个院子。微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声响,远处传来几声虫鸣,更显得夜的寂静。赵先进坐在堂屋的藤椅上,悠然地抽着烟。院子里的月光洒在地上,映得他的身影有些单薄。他一边吸着烟,一边听着远处猪圈传来的哼哧声,眼神里满是习以为常的平静。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独和落寞。

儿媳端着洗好的碗回来,神色明显有些不快。她放下碗,迟疑了片刻,终于开口道:“爸,我不是多嘴,可这村里的事,我是真看不下去。你说,那些男人,真是狠心,锁着人不让走,打得人死去活来,连女人哭喊的声音都当没听见。哪有这样的道理?”

赵先进微微皱了皱眉,烟斗从嘴边放下,敲了敲椅子旁的铁盒,“这话以后少说,传出去,咱们赵家以后还怎么在村里抬起头来?”他的声音不高,但透着威严,像一堵无形的墙,把儿媳所有的不满拦在外头。

儿媳却没忍住,继续说道:“爸,我不是挑事,可是……您不知道,翠花、睿侠她们这样,叫我看了心里难受。我自己呢,也一样,被媒婆几句话就送到这地方来,连个问我的人都没有。就为了这个家,得认命、得忍气吞声,得生孩子伺候人。凭什么啊?”

她的声音越来越高,眼中泛起泪光,“您是村支书,老党员,可咱村的女人过得像啥样,您心里没点数吗?男人打女人,大家都说‘活该’;女人跑了,抓回来还要被羞辱一顿。连睿侠这种,根本就不该来的外地女人,来了就锁在家里……这不就是欺负人吗?”儿媳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那是长期压抑和痛苦的爆发。

赵先进沉默了片刻,烟斗里的火光一闪一灭。他抬起眼,语气缓和了些,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你说的这些,谁没听过?可村里就是这样,日子得往下过。男人是屋梁,女人是地基,地基不稳,屋子就塌了。你也一样,该操持的家务就操持,该带孩子就带孩子,别瞎操心外头的事。”

儿媳一听,眼圈顿时红了,“爸,我不信这些是规矩。这不叫规矩,这叫欺负人!您当村支书的,帮着劝这些女人认命,谁又来帮过她们?咱村的女人,有几个是自愿过来的?她们一辈子就得像牲口一样,生孩子、干活、被打,还不能有半点怨言。可凭什么呢?”儿媳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那是长期压抑和痛苦的爆发。

赵先进的脸色沉了下去。他点了点烟斗,像是在平复自己的情绪,沉声说道:“人活在世上,有什么好凭的?都是命。你嫁过来,也得听话,这话我不想再听第二遍。再说了,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安安分分过日子,别想那些有的没的。没了男人,家还怎么过?”

他起身走到院子里,望着头顶的月光,月光像冰冷的流水,静静地淌在院子里,映照出他瘦削而僵硬的背影。他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又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咱这一辈子,讲的是天理人情。跑了的女人,苦的只会是她自己。你们女人啊,少说话,少闹心,多想想孩子和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像一声沉重的叹息,也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牢牢地束缚着这个村庄的女性。

儿媳站在阴影里,她的身影被黑暗吞噬,像一个无声的抗议。她咬紧嘴唇,双手死死攥着衣角,指节都有些发白,心中充满委屈和愤懑,却说不出更多的话。她知道,无论怎么争辩,赵先进都不会改变立场——他就是村里“天经地义”的化身,是旧制度的守卫者,也是无形枷锁的代言人。他代表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不是她单薄的力量可以撼动的。

院子里一阵风吹过,夹带着些许凉意,吹落了几片树叶,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赵先进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独和落寞,像一尊风化的石像,沉默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性的冷漠。而儿媳的眼中泛起泪光,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像一颗颗即将熄灭的星辰,却依然努力地散发着微弱的光辉。她只能将所有的不甘和绝望深深地咽回肚子里,转身默默回屋,她的背影也渐渐消失在黑暗中,只留下空荡荡的院子和一轮冰冷的月亮。

********

法庭内庄严肃穆,国徽高悬,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洒在冰冷的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静默,连旁听席上的窃窃私语都显得异常刺耳。被告席上,董制闵低垂着头,脸色灰白,双手攥紧膝盖,微微颤抖,像一只困兽,等待最终的审判。

辩护律师徐长远站起身,缓缓走向法庭中央。他身着深色西装,目光沉稳如水,声音低沉而有力:“尊敬的法官大人,诸位陪审员,各位在场的乡亲和媒体朋友们,今天站在这里,我的职责不仅是为我的当事人辩护,更是为了那些沉默的受害者发声,为了拷问我们这个社会,到底缺失了什么,又该如何弥补?”

他停顿了一下,转向审判席,语气沉重地继续道:“董制闵确实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他用冰冷的铁链锁住了杨睿侠的自由,让她像牲畜一样生活在黑暗和恐惧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尊严被践踏,她的希望被扼杀。这些行为无论如何解释,都无法被道德和法律原谅。但是,我必须指出,他的犯罪,并非一个人的罪恶,而是社会病态的产物。”

徐长远稍稍抬起头,目光扫过旁听席:“董制闵出生在一个偏远的村庄,一个女性的价值被贬低到尘埃里的世界,在那里,女性的命运就像风中的落叶,飘零无依,任人践踏。在他的家乡,女人从不是‘人’,她们是‘妻子’,是‘母亲’,是‘生育工具’,甚至是一件可以用来交易的商品。他的父亲,赵涝蔫,年轻时便花了钱‘买’了自己的妻子。董制闵从小耳濡目染,看到母亲默默承受痛苦,听到父亲骄傲地谈论如何‘买到一个结实的女人’,他内心的世界便被这种价值观塑造得面目全非。他看到的,是女性的屈从;他听到的,是男性的支配;他学到的,是扭曲的价值观!”

他走向陪审团,双手轻轻放在桌上,目光直视其中一人:“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人,他懂得什么是法律?什么是尊重?他能理解什么是平等吗?他能体会女性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权利吗?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我们又会如何?”

法庭一片静默,只有笔尖记录的沙沙声在空气中回响。

徐长远的语气逐渐变得尖锐:“是谁教会了他这些罪恶的行为?是谁让他从小就浸泡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中?是社会!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他,女人不是物品,不是生育机器,更不是任何人的附属。他的行为恶劣至极,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所有责任推给他一个人。这不仅是一个个体的犯罪,也是一个病态社会的缩影,一个长期以来对女性权利漠视的悲剧!”

他停下来,缓缓地吐出一口气,目光扫向围坐的陪审团,声音变得更加低沉而悲怆:“我想让大家想一想,那位被铁链锁住的杨睿侠,她的苦难是不是她一个人的?她的经历,不正是千千万万被漠视、被压迫的女性命运的缩影吗?她的泪水无人问津,她的呐喊被视为疯癫,而这种冷漠,又是从何而来?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沉默!是我们这个社会默认的漠视!是我们对弱者的视而不见!”

他转向主审法官,目光深沉:“尊敬的法官大人,我不是在为董制闵开脱,我只是请求法庭,在判决时,看到这一案件背后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用一场判决让问题尘埃落定,而是要借此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我们的法律、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文化,到底缺失了什么,又该如何弥补这些缺失!”

他的语气忽然变得恳切:“我的当事人不是天生的恶人。他是一个在无知和冷漠中长大的人,一个被教育缺失和传统观念毒害的人。他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需要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去了解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纠正。重判他,不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相反,它只是将他一个人推上了替罪羊的位置,而真正的问题依然存在。”

徐长远深吸一口气,声音中多了一丝力量和期望:“惩罚一个人容易,改变一个社会却很难。我恳请法庭,在法律的框架内,给予董制闵应有的惩罚。但我更恳请各位,不要仅仅将目光停留在被告席上,而是要将目光投向更深处,去反思我们这个社会,如何才能真正地保护每一个弱者,如何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

法庭中陷入长久的寂静。许多人低头沉思,有人轻轻擦拭眼角的泪水。

********

法庭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的沉默像一层厚重的幕布笼罩着所有人。阳光透过高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冷硬的光斑,映照着人们肃穆的表情。辩护律师徐长远站在辩护席前,整理了一下手中的文件,微微抬起头,目光扫过旁听席,那里挤满了面色凝重的旁听者,还有架着长枪短炮的媒体记者。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沉重的气氛吸入肺腑,然后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尊敬的法官大人,各位陪审员,我今天站在这里,不仅仅是为我的当事人辩护,更是希望借此案,剖析隐藏在这片土地之下、盘根错节的社会病灶。”

他稍稍停顿,目光转向被告席上的董制闵,声音略微提高,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董制闵的行为,是错的,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和严重践踏。这一点,我毫不否认。但我请求诸位冷静思考,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仅仅是一个人的罪责吗?在赵家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类似的悲剧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甚至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的宗法体系。在那时,女性被视为家族的附庸和财产,她们的价值被定义为服从、劳作和生育;而令人悲哀的是,到了今天,许多女性依然难以逃脱这种被物化的命运。我的当事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他的父亲、他的邻里,甚至村干部,都在重复着同一种扭曲的观念:‘娶不到媳妇就买一个,这没什么,大家都这样。’这就是他成长的环境,一个被错误观念浸泡的环境。”

徐长远缓步走向审判席,语气愈发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踩在沉重的历史包袱上:“然而,真正让我感到痛心疾首的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我们的制度,本应承担起纠正错误、维护正义的责任,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赵家村几十年来的买卖婚姻、非法囚禁行为从未真正停止过,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地方执法部门长期以来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了视而不见。他们轻描淡写地认为,‘家务事’是村里人自己的事,与法律无关,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甚至觉得,介入这样的事情,既麻烦又容易得罪人,不如息事宁人。于是,每一次的纵容、每一次的忽视,都如同在铁链上加固一道锁扣,让这些悲剧成为一代又一代人难以摆脱的宿命和惯例。正是这种长期的纵容和忽视,让董制闵和他的村庄陷入了罪恶的泥沼,让他们误以为这种非法行为是理所当然的。”

他转向陪审团,眼神中透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控诉和悲哀:“各位陪审员,赵家村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律的缺席和执法的缺位,更是教育的彻底缺失。我的当事人,他接受的是怎样一种教育?是‘男人是家里的天’这种陈腐的封建思想,是‘女人嫁进来就是生孩子的’这种对女性的极端物化和贬低,他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律概念都没有接触过,对现代文明社会的规则一无所知。在这样封闭和愚昧的环境中成长的人,他又怎么可能真正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他又怎么可能理解一个人的基本尊严和自由?”

法庭内一片死寂,只有律师的声音在空荡荡的空间中回荡,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和心灵:“最后,我必须沉痛地指出,这场令人发指的悲剧背后,还隐藏着现代社会一个更为深刻和难以回避的矛盾——日益加剧的城乡断裂。赵家村这样偏远和落后的地方,经济资源极其贫瘠,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村庄的正常运转甚至依赖于这种落后的买卖婚姻来维持基本的劳动力和人口平衡。可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并不是村民能够自行解决的,这需要政府长期而持续的投入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怀。然而,长久以来,这些地方被遗忘,被忽视,被无情地抛在现代化的边缘,成为了时代的弃儿。外界的聚光灯直到翠花的悲惨死去之后才迟迟照到这里,可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代价太过惨重了。”

他直视主审法官,目光沉稳而坚定,语气中充满了恳切和期望:“我的当事人董制闵,必须为他所犯下的罪行承担法律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绝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整个复杂社会问题的替罪羊。如果我们不正视历史遗留下来的沉疴,不深刻反思法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不尽快填补日益扩大的城乡之间的巨大鸿沟,那么,类似的悲剧就还会一再重演,防不胜防。法庭今天的判决,不仅仅是对董制闵个人的裁决,更是对我们整个社会良知的一次严峻拷问,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次重要回答。我恳请法庭,在量刑时充分考虑这一案件背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和特殊性,让我们从此刻开始,真正下定决心,切切实实地推动这片土地上的改变,而不是再让一个个无辜的个体背负整个社会的罪恶,成为时代悲剧的牺牲品。”

他话音刚落,法庭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许多人低头沉思,有人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还有人面色凝重地望向被告席,那里,董制闵依然低着头,像一尊雕塑。而他则缓缓坐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仿佛刚才那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不久后,法官缓缓举起法槌,声音依旧冷静而威严,但似乎也多了一丝沉重:“本庭将对此案进行综合考量,择日宣判。庭审结束,休庭。”法槌落下,发出沉闷而清晰的声响,这声音在空旷的法庭内回荡,像一声沉重的叹息,也像一声警钟,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铁链的撞击声仿佛仍然在空气中挥之不去,那冰冷的金属声,不仅锁住了杨睿侠的身体和自由,也锁住了这个村庄的过去和现在,甚至预示着某种难以摆脱的未来。人群开始缓缓起身,脚步声、衣物摩擦声、低低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先前的寂静。有人面色沉重地摇着头,有人则用手帕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还有人目光呆滞地望着前方,仿佛还沉浸在刚才的辩论中无法自拔。他们带着不同的表情和心绪,缓缓地走出法庭,走向各自的生活,而这起案件,以及它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也像一颗沉重的石子,投入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中,激起阵阵涟漪。

空荡荡的法庭内,阳光透过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个个无声的证人,见证着刚才发生的一切。空气中仍然残留着一丝紧张和沉重,仿佛刚才的辩论和控诉还未完全散去。一切都归于沉寂,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又仿佛一切都已改变。


  1. 谁的失职

董制闵蜷坐在牢房的角落,冰冷的铁链紧紧地束缚着他的手腕,粗糙的铁环磨得皮肤生疼,每一次轻微的动作都会带来一阵刺痛,提醒着他失去了自由。牢房的空气阴冷潮湿,带着一股霉味和铁锈味,冰冷的石板地面散发着寒气,透过单薄的囚衣侵蚀着他的身体。墙壁上布满了潮湿的痕迹,像一张张扭曲的面孔,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狰狞。他背靠着墙,低着头,喉咙干渴得像要冒烟,脑袋也胀痛得厉害,像是被一块巨石死死地压住,越是挣扎,就越感到无力。

迷迷糊糊间,他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闪现出那个熟悉的场景——破败的土炕上,杨睿侠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瘦弱的身体瑟瑟发抖,双手紧紧地抱着膝盖,脖子上挂着那根冰冷的铁链,凌乱的头发像枯草一样,遮住了她大半张苍白的脸。空气中那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再次涌上他的心头,像一根绳索狠狠地勒紧他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他曾经麻木地以为她只是一个“听话的牲口”,一个花钱买来的物件,但现在,那画面却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一刀一刀地刻在他的记忆深处,让他无法逃避。

他仿佛又听见了她的声音,那沙哑的、绝望的、带着一丝嘲弄和悲凉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你流氓。”她的肩膀微微地抖动了一下,空洞的目光涣散地盯着地面,像是在看他,又像是什么都没看,只是透过他,看到了无尽的黑暗和绝望。

董制闵痛苦地咬紧牙关,那些话语像锥子一样狠狠地刺在他的耳边,让他无地自容。他记得自己当时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不解,手里的旱烟袋几乎要被他捏碎,但他仍然竭力地争辩,试图掩盖内心的不安:“流氓?我是你男人,咱们是明媒正娶的合法夫妻!你是我花钱买回来的!这家里,不是你就是我,这是天经地义的,我有什么办法?”

可她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那动作是那么的轻微,却又充满了无力和悲哀,语气低沉得几乎听不见,却又像冰块一样冷冽:“你无耻。”

他当时的怒火几乎要将他吞噬,他猛地将烟袋重重地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声音也变得低沉而急促,带着一种莫名的焦躁和恐惧:“无耻?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村里人都是这么过日子的,我又能怎么办?总不能让你跑了,让别人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笑话我吧!”

炕上的她缓缓地抬起头,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空洞、麻木、绝望,没有任何光彩,仿佛一口枯井,深不见底,嘴里却轻轻地、一字一顿地吐出一句,像是在宣判一个早已注定的命运:“你狗屎。”

董制闵张了张嘴,想要反驳,想要辩解,却只觉得嗓子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干涩得发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颓然地靠着门框,颤抖着点燃了另一袋旱烟,背影疲惫得像一块风化的石头,仿佛随时都会崩塌。烟雾在他周围缓缓散开,将他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像从地底深处挤出来一样,微弱而无力:“你这人……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我也是人,我又不是故意要害你……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她没有回答,只是用那双空洞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他,像是在嘲笑他的懦弱和无知,又像是早已对他彻底放弃,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现在,一切都颠倒了过来,轮到他承受这一切了。牢房里铁链摩擦的冰冷声音将他的思绪从痛苦的回忆中拉回冰冷的现实,他麻木地低头看着自己手腕上沉重的锁链,那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不寒而栗,他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困在那个破败屋子里的她,一样无助,一样绝望。“想抽口烟都不行,想走一步都得看别人的脸色。”他的嘴角浮现出一抹苦涩的笑容,那笑容比哭还难看,声音轻得像一阵冰冷的寒风,吹过空荡荡的牢房,“原来……她当时就是这样……原来……是这种滋味……”

牢房外传来一阵清晰的脚步声,冰冷的回音一下一下地敲击着他的耳膜,让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处的境地。他无力地仰起头,靠在冰冷的墙壁上,铁链的锁扣冰冷地贴着他的皮肤,让他脊背一阵阵发麻,寒意直透骨髓。他忽然想起父亲赵涝蔫生前经常对他说的那句话,那句他从小听到大、几乎已经刻在他骨子里的训导——“家里的女人要是不听话,就得好好教训教训。哭有什么用?规矩就是规矩!不打不成器!”

他闭上干涩的双眼,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嘴里喃喃地重复着那两个字,声音低沉而空洞,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整个世界发出无声的控诉:“规矩……狗屁规矩……”

那股熟悉的铁链声依旧在他耳边挥之不去,像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梦魇,牢牢地缠绕着他,让他无法挣脱。他像一尊被风雨侵蚀的雕像,僵硬地坐在那里,凝固在冰冷的阴影里,眼前的画面不断地交替浮现——他自己手腕上冰冷的铁链,杨睿侠脖子上那根沉重的铁链,父亲赵涝蔫那张冷酷而严厉的脸庞,以及那个女人空洞而绝望的目光,这些画面像一个个烙印,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中,让他永世难忘。

********

第二天继续开庭。法庭中再次恢复了令人窒息的肃静,徐长远的声音低沉而沉稳,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死寂中激荡开来,回响在每个人的耳畔:“各位陪审员,尊敬的法官大人,在审视这起令人痛心的案件时,我们绝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董制闵一个人身上。是的,他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令人发指,不可饶恕。但我们是否真正深入地思考过,为什么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存在如此之久?为什么他的父亲赵涝蔫,甚至整个村庄的人都能如此堂而皇之地谈论‘买老婆’,仿佛这是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冷静地扫过旁听席,那里鸦雀无声,只有摄像机闪烁的红点在黑暗中格外刺眼:“这样的罪恶行径,绝非一天两天的偶然现象,也绝非一村一地的个别问题,而是一个存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系统性顽疾。从董制闵的父亲那一代开始,到他成长的村庄,再到那些本应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层政府部门,究竟有多少人亲眼看见、亲耳听见过这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却选择了集体沉默?选择了视而不见?选择了同流合污?”

他的语气变得愈发犀利,字字句句都像一把把利剑,直刺问题的核心:“那么,我们不禁要发出质问: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们的政府部门究竟做了什么?他们是否真正对这种严重践踏人权的野蛮陋习进行过有效的干预和制止?那些每天在村头出入的基层干部、那些负责统计人口和管理基层事务的公务人员,他们真的对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一无所知吗?当一个被冰冷铁链锁住的女人公然暴露在村里每一个人的眼皮底下,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报警,没有一个人愿意向外界反映真实情况时,这种令人心寒的冷漠究竟是谁造成的?是谁在纵容罪恶的滋生和蔓延?!”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低沉中带着一种无法抑制的悲哀和冷冷的嘲讽:“是因为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即使他们报了警,又能怎么样呢?换来的也许只是派出所里一份无关痛痒的记录,也许只是走访调查时一次敷衍了事的做样子,到头来,事情还是不了了之,甚至还会有人在一旁冷嘲热讽地劝说一句,‘别多管闲事,管了也没用,小心惹祸上身。’是的,在很多时候,这样的事情确实是‘管了也没用’,因为在过去的这些年里,真正被有效解决的类似问题又有多少呢?我们敢扪心自问,我们敢信誓旦旦地说,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尤其是那些最弱势、最无助的群体,都真正受到了法律的公平保护吗?”

他缓缓走向主审法官,双手有力地放在桌面上,目光坚定而沉痛,声音再次变得深刻而有力,在法庭内回荡:“尊敬的法官大人,当我们严厉地批评和指责董制闵时,我们更应该深刻地追问:为什么这样严重践踏人权、挑战法律底线的事情只有在被媒体曝光、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之后才会被‘高度重视’?为什么只有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各级政府部门才开始‘成立调查组’,才开始‘迅速行动’,才摆出一副‘亡羊补牢’的姿态?难道这些冰冷的铁链的存在、这些长期被非法囚禁和虐待的无辜女人,不是早就应该被发现、被制止、被解救的吗?!”

徐长远顿了顿,继续以一种近乎质问的语气说道:“显然,问题的根本关键绝非这些罪恶行径是否能够被发现,而是我们一些地方的基层管理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失职和令人发指的冷漠。一些地方的干部,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是更愿意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视而不见。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买卖人口、非法囚禁等严重犯罪问题,在他们看来,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政绩考核和升迁。相反,如果这类丑闻被过多地曝光出来,反而会成为他们工作‘不力’的铁证,成为他们仕途上的污点。这种官僚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才是滋生罪恶的温床!”

他转向陪审团,目光中燃烧着一种强烈的控诉和悲愤:“今天,我们本应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任的政府部门、执法机构又在哪里?他们本应该是这些人间悲剧的第一道坚固防线,他们的神圣职责是及时有效地干预和制止犯罪行为,是毫不手软地惩治一切罪恶,更是义不容辞地保护每一个社会中最弱势、最无助的个体,让他们免受任何形式的侵害。可悲的是,在长达数十年的漫长时间里,他们却集体选择了麻木和忽视,选择了推诿和拖延,选择了明哲保身。他们的‘不作为’、他们的失职渎职,才是真正让这一切令人发指的恶行得以持续上演、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法庭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和凝重,空气仿佛都变得粘稠起来,徐长远再次缓缓抬头,声音中多了几分沉痛和无奈,也多了几分期盼:“然而,现在,当事情终于被媒体曝光,当公众开始铺天盖地地追问真相、追究责任时,却只有董制闵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这里,被迫承担所有的责任和罪名。他固然是罪犯,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绝不应该是唯一的罪人,更不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和体制的替罪羊!仅仅将他推上冰冷的审判台,给他加上一切罪名,就能彻底洗白那些长期失职渎职的政府部门和官员吗?这样就能真正掩盖那些曾经选择沉默、选择纵容、甚至选择同流合污的人的罪责吗?这样就能真正解决我们社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吗?”

他转向主审法官,语气变得沉稳而缓慢,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重重地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我再次恳请法庭,明察秋毫,洞悉真相,不要让我的当事人董制闵变成唯一的替罪羊。他应该也必须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点我绝不否认。但政府部门的长期失职、整个社会的普遍冷漠、以及我们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失和漏洞,也同样需要有人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应有的审判和惩罚。这绝不仅仅是一场针对董制闵个人的简单审判,而是一次对我们整个社会良知、对我们整个社会系统、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拷问!只有真正直面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法庭内一片死寂。旁听席上,有记者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划过沙沙的声响,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有村民则低声窃窃私语,神情复杂,既有对董制闵的谴责,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担忧;还有一些人则默默地流着眼泪,为那些曾经或正在遭受同样命运的女性感到悲哀。主审法官的面色依然冷峻,他缓缓举起法槌,那张严肃的脸上似乎也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休庭,案件待进一步审理后择日判决。”法槌的声音落下,像是一声沉闷的钟响,在空旷的法庭内久久回荡。

而在这钟响中,那些隐藏在阴影里的问题,那些看似早已遗忘的受害者命运,仿佛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每个人的眼前,挥之不去,久久盘桓在这庄严而肃穆的法庭之中,拷问着每一个在场者的良知。

********

董老蔫蜷缩在牢房的角落,背靠着冰冷粗糙的土墙,墙面上布满了斑驳的污渍和干涸的苔藓,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沉重的铁链紧紧地锁住了他的双手,冰冷的铁环无情地勒进他的手腕,磨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红痕。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额头上渗出豆大的冷汗,烟瘾如同无数只蚂蚁在他身体里爬行啃噬,让他浑身难受,焦躁不安。他下意识地摸了摸空荡荡的胸前口袋,那里曾经是他旱烟袋和劣质烟草的栖身之所,现在却空空如也,冰凉的触感更加剧了他的痛苦。他咬紧干裂的嘴唇,喉咙像被火烧一样干渴,脑袋也胀痛得厉害,眼前仿佛晃动着熟悉的呛人烟雾,但那一切都只是痛苦的幻觉,无法触及。他只能更加用力地蜷缩着身体,试图从牢房里阴冷的寒气中寻找到一丝微弱的温暖,但这显然是徒劳的。牢房里死寂一片,只有远处偶尔传来铁门开合的沉闷声响,像一声声冰冷的回响,敲击着他脆弱的神经。

他痛苦地闭上眼睛,混乱的思绪像一团乱麻在他脑海中纠缠着,突然,一个画面无比清晰地涌了上来——那个曾被他亲手用铁链锁住脖子的女人,杨睿侠。她瘦弱的身躯蜷缩在土炕的角落里,灰暗的光线在她身上投下深深的阴影,脖子上的铁链随着她轻微的动作发出微弱而刺耳的“哐当”声,那声音仿佛穿透了漫长的时间,狠狠地撞击着他的耳膜,让他无法回避。她蓬乱的头发像一堆枯草一样,遮住了她大半张苍白而憔悴的脸庞,双手紧紧地抱着膝盖,瘦弱的身体微微地发抖,空洞而涣散的目光麻木地盯着冰冷的地面,像是在看着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看,只是透过这牢房的地面,看到了无尽的黑暗和绝望。那铁链的“哐当”声,也像一声声诅咒,在他耳边回响,让他心惊胆战。

“咱们家对你不好吗?”他仿佛又听见了自己过去曾无数次说过的话,声音沙哑而粗粝,却带着他当年根深蒂固的理直气壮和不容置疑的傲慢,“给你吃,给你穿,要不是我们好心收留你,你早就不知道冻死在哪条路边上了。外头那些人,谁会管你死活啊?”他记得自己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里还带着一丝施舍般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

可睿侠只是微微地抬了抬眼皮,用一种低沉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轻轻地、却又无比清晰地吐出一个词:“你无耻。”

那个词像一根冰冷的锥子,狠狠地刺进他的脑袋,让他头痛欲裂,嗡嗡作响。他痛苦地回忆起自己当时是如何强词夺理地辩解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恼羞成怒的怒火:“我无耻?我这是在救你的命!要不是我把你买回来,你能活到现在?你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可即使他当时说得再大声,再理直气壮,他也清楚地知道,睿侠的目光里从未流露出过一丝一毫的相信和感激,只有深深的恐惧、厌恶和绝望。那是一种能够穿透一切虚伪和谎言的冷漠,是对他个人的厌恶,更是对整个村庄、对这片贫瘠土地、对这黑暗命运的彻底绝望。那目光,像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了他内心深处某个他一直不愿承认的角落。

他猛地睁开布满血丝的双眼,仿佛想要拼命摆脱这些痛苦记忆的纠缠,可在这空洞而冰冷的牢房里,回忆却像潮水般更加清晰地涌来,将他彻底淹没。那些漫长的岁月里,他用那冰冷的铁链无情地锁住了她的自由,把她当成一件可以随意买卖和使用的牲口,却从未真正意识到,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尊严。他曾一次又一次地麻木地告诉自己,“这是规矩”,是“村里人都这么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现在,当同样冰冷的铁链也锁住了他自己,甚至连抽一口廉价的旱烟都变成了一种奢望时,他才终于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屈辱,什么是被压迫和剥夺的切肤之痛。这种痛苦,比身体上的疼痛更甚,直击灵魂深处。

“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他喃喃自语着,声音低得像一缕微弱的风,断断续续地,混杂着痛苦回忆的碎片。他努力地回想着年轻时的自己,那个还会帮邻居挑水、还会给孩子们削苹果的董老蔫,那个曾经也怀揣着一丝微薄的正义感,甚至一度天真地以为自己是个“好人”的董老蔫。他曾经也渴望被认可,也渴望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可究竟是为什么,他一步步地堕落,一步步地沉沦,最终变成了一个连禽兽都不如的家伙?是什么吞噬了他曾经的善良和同情心?

“是规矩吗?”他再次喃喃着,声音更加低沉和空洞,仿佛是在绝望地询问自己,又像是在向这片贫瘠而罪恶的土地发出无声的质问,“难道真的是这些该死的破规矩把我变成了这样一个畜生?难道这些所谓的‘传统’和‘习俗’,真的可以成为我们作恶的借口吗?”

可他内心深处也隐隐明白,那些所谓的“规矩”从来都不会自发地形成和存在。那些束缚着睿侠的铁链,那些代代相传的落后村规,是无数人麻木而冷漠的眼神共同铸就的,更是那些当权者长期的默许和纵容共同编织成的巨大牢笼。他痛苦地低下头,忽然感到自己的肩膀上仿佛压着一座无形的大山,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来,压得他几乎要崩溃。那是历史的重担,是社会的重负,也是他自己罪孽的重量。

他再次想起了杨睿侠,那个被他亲手用铁链锁住的无辜女人。如今,她或许终于能够挣脱那些冰冷的锁链,甚至能够获得一点点迟来的自由和尊严。他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但他衷心地希望,至少,她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蜷缩在阴冷潮湿的土炕上,不再每天都生活在铁链的“哐当”声所带来的恐惧和绝望之中。他希望她能够重新开始生活,拥有属于自己的平静和幸福。

晶莹的泪水终于无法抑制地从他布满皱纹的眼角缓缓滑落,一滴一滴地滴落在冰冷的泥土地面上,很快就混进了潮湿的泥土里,消失不见,就像他曾经犯下的罪行一样,试图掩盖,却无法真正抹去。他紧紧地咬着牙关,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声,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我有罪……我该死……我真的该死……可为什么……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一个……这样一个禽兽不如的人?”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罪行的忏悔,更是对他自己人生的悲哀和绝望。

牢房里沉寂无声,只有他手腕上的铁链轻轻地晃动了一下,发出微弱的声响,仿佛是对他迟来的忏悔做出的冰冷回应。董老蔫更加无力地低下头,干裂的嘴唇微微地动了动,用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低声地、近乎绝望地说道:“如果……如果真的能有下一世……求求老天……别……别让我再生在这种……这种鬼地方了……”他闭上眼,泪水流得更多了,湿润了他满是皱纹的脸,却带不走他心里的沉重和悲凉。这泪水,既是对过去的悔恨,也是对未来的无望。他像一尊风化的雕像,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命运的最终审判。


  1. 女性的救赎

深秋的晨光洒满山坡,金黄的光晕透过疏朗的枝叶,像破碎的希望般斑驳地洒在布满落叶的地上,空气中弥漫着熟透的苹果浓郁的甜香,那香气中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腐烂气息,预示着某种不祥。翠花曾无比骄傲的苹果树,如今依旧硕果累累,那些金黄或嫣红的果实,在瑟瑟秋风中轻轻摇曳,像无数双沉默的眼睛,饱含着悲悯和哀伤,凝视着这片表面宁静,实则阴郁而罪恶的土地。然而,这短暂的宁静很快就被一声撕裂山谷的绝望尖叫无情地打破了。

那棵苹果树,曾是翠花生命中最美好的寄托,是她倾注了所有心血和希望的象征。从春天抽出第一片嫩芽,到夏天开满洁白的花朵,她都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照料着每一处细节。每当青涩的果实初长成时,她总会用粗糙的袖子轻轻擦拭果皮上细小的绒毛,然后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放到鼻尖轻轻嗅着,脸上便会浮现出一抹淡淡的、满足的微笑。“今年的苹果肯定比去年的更甜。”她总是这样满怀期待地说着。可谁也没有真正注意到,她看着那些逐渐成熟的苹果时,那眼神深处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期待,更是某种难以名状的忧伤和恐惧,仿佛她早已预感到自己悲惨的结局。

人们闻声赶来时,远远地就看见翠花瘦弱的身体绝望地悬挂在她最爱的苹果树粗壮的枝干上。清晨的寒意无情地冻结了她苍白的脸庞,她身上破旧的衣衫在微风中无力地飘动,整个人就像一片即将飘落的枯叶,与树上那些饱满、成熟、散发着诱人香气的丰硕果实形成了刺目的对比,那是生命蓬勃与凋零、希望与绝望之间最残酷的映照。枝头摇晃着的苹果,仿佛在无声地哭泣,为这颗沉默了太久、承受了太多苦难的心灵送行,也为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美好和希望送行。

“我不认命,死也不认!”遗书上那歪歪扭扭、字迹潦草的字句,像是用尽了她最后的力气匆忙写下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压抑不住的愤怒、绝望和悲凉。那短短的几个字,宛如一道刺目的裂缝,无情地划破了村庄表面平静的虚假外衣,将长久以来隐藏在这片土地之下、早已溃烂的伤疤,血淋淋地撕开,暴露在刺眼的阳光之下,让所有人无处遁形。翠花的死讯像野火一般迅速在赵家村蔓延开来,震撼了这里的每一个人,也终于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和重视,打破了长久的黑暗和沉默。

自此,赵家村长期以来隐藏的丑闻被彻底曝光,再也无法掩盖。来自各地的媒体记者蜂拥而至,无数的镜头对准了山坡上那棵依旧结满果实的苹果树,也对准了那些长久以来被埋藏在黑暗深处的罪恶和肮脏。铁链女的故事像一颗炸弹一样在人们的耳边炸响,从偏远的村庄迅速传遍繁华的城市,然后又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无数人为此感到震惊、愤怒、悲哀、以及深深的无力和无奈。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一直选择沉默的政府部门终于无法再继续无视,他们扭扭捏捏地承认了自己长期以来的不作为和失职。一份言辞空洞、毫无诚意的干巴巴的声明,就像是一道勉强拼凑的补丁,试图遮盖住这些早已无法挽回的巨大伤痛,却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杨睿侠的名字第一次被媒体正式提起,但她的身影和记忆早已模糊不清,支离破碎。她被诊断为深度精神分裂,意识混乱,思维支离破碎,甚至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最基本的感受。被解救出那个黑暗牢笼后的日子里,她就像一个失去了灵魂的破碎木偶,呆滞地坐在医院雪白的病床上,空洞的目光茫然地穿过明亮的窗外,落在某个遥远而不可知的远方,那里空无一物,只有无尽的虚空。医生为她做了最基础的身体检查,试图通过一些简单的谈话来唤起她更多的记忆,但她口中说出的话语总是零零散散、毫无逻辑,就像一堆散落在地上的破碎拼图,无法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唯一清晰的,是她始终低声喃喃重复着那几个字,那几个在她心中留下了永恒恐惧和阴影的字:“不要再锁我了……不要再锁我了……求求你们……不要再锁我了……”那声音里没有任何的怨恨,只有深深的恐惧和哀求,仿佛她仍然被困在那冰冷的铁链之中,无法逃脱。

DNA检测成了她找到亲人的唯一希望,然而这微弱的希望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了,检测结果显示没有任何匹配的信息。警方翻遍了所有失踪人口的报案记录,也没有任何新的发现。那些被一次又一次翻阅、早已变得卷边的档案,像冰冷的墓碑一样,无情地诉说着她的无根和无助,她就像一个幽灵,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生命仿佛是从某个黑暗的深渊中突然冒出来的一样,既没有清晰的来处,也没有可以回去的归途,像一叶漂浮在茫茫大海上的孤舟,不知道将要驶向何方。

最终,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政府将她安置在医院附近的一处安静的疗养院,并安排了简单的看护。那是一栋粉刷成白色的小楼,周围种满了高大的树木,窗外的树影总是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无声地上演一场无人知晓的舞蹈,诉说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杨睿侠常常一动不动地坐在房间的角落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膝盖,空洞的眼神茫然地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天光,从清晨的微光到正午的烈日,再到傍晚的夕阳,她都像一尊雕塑一样,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却仿佛什么都没有看见。没人能够真正知道她的脑海中究竟在浮现着什么,是一片她早已不再记得的故乡田野,还是一段早已消失在记忆深处的童年时光,亦或只是无尽的空白和黑暗。

有时候,疗养院里善良的护士会轻声地问她:“你想家吗?想……回去看看吗?”

她听到这话,总是会缓缓地低下头,沉默片刻,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那动作是那么的轻微,却又充满了无力和绝望:“我的家……已经没了……早就没了……那些人……也早就不在了……”她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但语气里没有任何的怨恨,也没有悲伤,只有一种深深的麻木和空洞,仿佛一切都与她无关,仿佛她早已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冰冷世界里。她的世界被永远地封锁在过去的铁链之中,任凭外界的阳光如何明亮,她都无法逃脱那无尽的黑暗。

很多时候,杨睿侠喜欢坐在疗养院的窗边。窗外是一棵巨大的梧桐树,秋风吹过时,宽大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声讲述着一个古老而悲伤的故事。她每天都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阳光在地板上缓缓移动,影子一点一点地变长,直至完全隐没在黑暗之中。偶尔,护士会端来一杯冒着热气的水放在她面前,可她并不会喝,只是用空洞的眼神一动不动地盯着那杯水发呆,仿佛要从透明的水面里找到什么早已失去的东西,又仿佛要透过这杯水,看穿这残酷的命运。她就像一具行尸走肉,困在自己破碎的记忆和麻木的灵魂里,无法自拔。

********

山坡上的苹果树依旧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挺直的树干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金黄果实。秋日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树叶,反射出点点金光,微风轻拂,浓郁的果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甜腻得有些过分,仿佛要掩盖什么。然而,这棵树下曾发生的一切,却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一个不被提及的秘密。翠花的名字,如同秋风中飘落的最后一片叶子,随着时光悄然消逝,最终埋藏在沉默的泥土里,而她曾经种下的希望与最终的绝望,也早已化作无形的叹息,散落在无情的风中。

翠花走后,那只瘦弱的小狗就一直固执地守候在那棵苹果树下,寸步不离。它原本油亮的毛发变得黯淡无光,脊背也更加佝偻,像一座悲伤的雕塑。它时常对着空旷的山谷发出几声干涩的低吼,声音异常凄凉,像是失去了全世界的孤儿在无助地呼唤着母亲。秋菊曾多次试图接近它,想将这只可怜的小生命领养回家,给它一个温暖的归宿。可是,昔日里活泼亲人、很容易接近的小狗,如今却对秋菊,对任何人都保持着深深的戒心和距离。它那双曾经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警惕和悲伤,一旦有人靠近,它就立刻警觉地竖起耳朵,然后迅速地转身逃离,瘦弱的身影灵活地钻入茂密的灌木丛和高高的草丛中,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秋菊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不久之后,这只干瘦如柴的小狗也默默地死在了苹果树下,蜷缩在翠花曾经倚靠过的树根旁,仿佛要永远守候着她。它瘦得皮包骨头,身上的毛发也失去了光泽,显然是长期绝食的结果。它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不舍,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歌,也无声地控诉着人世间的冷漠和残忍。秋菊含着泪,将它轻轻地抱起,埋在了翠花的坟头旁边,让这对曾经相依为命的主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作伴。主动来帮忙的李三娘,站在一旁,不停的擦拭着眼泪。

秋菊自己的生活,则因为翠花和睿侠的事情被曝光,而发生了些许改变,算是稍微好了一些。外界的关注像一缕微弱的阳光,照进了她曾经黑暗的生活,为她带来了一些微薄的救济。她终于离开了那座阴暗潮湿、四处漏风的土屋,搬进了村口一间新盖的平房。房子不大,白墙红瓦,屋顶上还铺着崭新的瓦片,一切都显得干净利落,与村子里其他破败的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窗前开垦出的小菜园里,种着几株绿油油的青菜和一丛茂盛的薄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她偶尔会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柄锈迹斑驳的剪刀,那是她从前的家什,现在却成了她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慰藉。她小心翼翼地修剪着菜叶上略微枯黄的边缘,动作缓慢而充满耐心,仿佛在对待一件极其珍贵的宝物。她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平静得近乎麻木,似乎已经习惯了默默承受一切。李三娘则时不时的过来陪她说说话,两个人成为最好的朋友。

********

秋菊喜欢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驱散了些许深秋的寒意。那些邻居的孩子总爱在她的小菜园边嬉戏玩耍,清脆的笑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秋菊奶奶,这个菜可以吃吗?’孩子们指着地上那株瘦弱的、刚长出几片叶子的青菜,好奇地问道。她缓缓抬起头,布满皱纹的脸上眯起眼睛,露出一抹慈祥的微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无奈和怜惜:‘等它再长大一点再吃,不然它会哭的。’孩子们咯咯笑着跑开了,身影在阳光下跳跃着,像一群快乐的小鸟,留下她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阳光透过菜叶,将那稚嫩的绿色映照得格外明亮,仿佛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可她眼中的笑意很快便像被秋风吹散的尘埃般消逝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麻木。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原本并不算很大的年纪,却看上去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奶奶,佝偻的背影更显出几分苍凉。

她的日子简单得近乎单调,平静得近乎死寂。每个月,她会从村里领到一笔微薄的救济金,这笔钱勉强足够她填饱肚子,也让她得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不至于流落街头。她不再抗争,也不再向命运奢求更多。对于外界短暂的关注和由此带来的些许改变,她既不心存感激,也无任何怨言——她早已看透,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终究只是她生命中匆匆路过的过客,像一阵风,吹过便不再留下任何痕迹。而她,也似乎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再有力气去追问为何会这样,为何命运如此不公。她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像一块沉默的石头,静静地伫立在岁月的洪流中。

有时,邻居的孩子会不经意间跑进她的小院子,蹲在菜园边兴致勃勃地捉着草丛中的小虫子,稚嫩的笑声和嬉闹声在小院里回荡。她听到这些声音,会缓缓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嘴角也会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但那笑容浅得就像水面上一圈微弱的涟漪,转瞬便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她没有孩子,那些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喧闹声对她来说,是一种遥远而陌生的热闹,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她只能远远地看着,感受不到丝毫的温度。

她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无风无波,平静得让人感到窒息。村里的喧嚣和热潮早已退去,就像潮水退去后的沙滩,只留下一片空寂。外界的视线也逐渐转向了新的新闻,新的热点,没有人再关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更没有人再想起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悲剧。秋菊对此并不在意,她甚至觉得,这样也好——没有人再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她,也就没有人再提起她过去那段不堪回首的伤痛,没有人再在她面前揭开那血淋淋的伤疤。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眼前的平静,就像守护着一件易碎的珍宝,却也清醒地知道,过去的伤痕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她的骨子里,永远都不会真正愈合,只会像老树的年轮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清晰。她就像一个背负着沉重十字架的苦行僧,在人生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直到生命的尽头。

********

而在另一头,董老蔫的死静得像一阵悄无声息的寒风,吹过空旷的原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董老蔫最终在监狱的病床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消息像一片枯叶般飘回赵家村时,村里人脸上并没有流露出多少惊讶或悲伤,更多的是一种习以为常的麻木。他已经老了,身体也早已被多年的烟酒掏空,在阴冷潮湿的牢狱中熬不下去,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村头卖鸡蛋的李大娘提起他时,干瘦的脸上挤出一丝不屑的嘲讽,嘴角习惯性地挂着一丝尖刻的笑意:“哼,这老东西活着的时候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作孽多端,死了倒也干净,省得留下来继续让人恶心、膈应。”村里的男人们则大多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然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中既有对董老蔫一生的评价,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唉,不管怎么说,过去的事就都过去了,人死为大,咱们还能怎么样呢?日子总还是要过下去的。”

李三娘则思绪万千,董老蔫的死像一颗石子投入她平静的心湖,荡起层层涟漪,让她尘封的记忆再次翻涌上来。她时不时会回忆起当初的那一段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些无力反抗的时刻,那些深深的恐惧和绝望,让她一遍遍地自责自己的软弱无能。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那些记忆如同鬼魅般缠绕着她,让她难以入眠。

有一次,李三娘提着一篮子刚从地里摘来的新鲜蔬菜,站在董老蔫家那破败不堪的屋檐下,犹豫着是否要敲门。那扇半掩着的破旧木门,像一张沉默的巨口,吞噬着一切秘密和罪恶。她的脸上布满了复杂而矛盾的表情,目光游移不定,既有同情和担忧,也有恐惧和犹豫,嘴唇微微翕动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迟迟没有发出声音。她低头看着篮子里翠绿的菜叶,脑海里却如同放电影般快速地闪过一幕幕痛苦的记忆。那是许多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她刚刚失去丈夫,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地生活。村里人都说她命苦,表面上假惺惺地关心几句,背地里却是各种冷嘲热讽和闲言碎语。“女人没了男人,就像锅没了盖,风吹雨打的,”有人阴阳怪气地说,“看她一个女人能撑多久。”她听了,只能紧紧地咬着牙,将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都咽进肚子里,夜里独自一人偷偷地流泪,天一亮,又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到冰冷的田地里继续干活。

最让她难以释怀的是,有一次,她在地里干活时因为过度劳累而晕倒了,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被一个前来村里借粮的男人趁机欺负了。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屈辱和痛苦,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进她的心脏。她忍着巨大的羞耻和恐惧,选择了沉默,没有向任何人声张,只是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最黑暗的角落,用沉默筑起一道厚厚的墙壁,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轻易相信任何人,只能紧紧地抓住自己,靠着一己之力,硬是咬牙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可这样的苦,像毒药一样,早已渗透到她的骨髓里,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寒风夹杂着湿冷的潮气,无情地拍打在她饱经风霜的脸上,像一只冰冷的手,将她从痛苦的回忆里强行拽回残酷的现实。她缓缓地抬起头,目光最终落在那扇半掩着的破门上。从门缝里,隐隐约约地传出低低的、压抑的呜咽声,那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却像一根根细细的针,无情地扎进李三娘的心头,让她感到一阵阵揪心的疼痛。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凉,然后伸出颤抖的手,慢慢地推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

透过昏暗的、摇曳的灯光,她看见睿侠瘦弱的身影绝望地蜷缩在冰冷的墙角,一条粗重的铁链紧紧地拴在她的脖子上,发出冰冷的金属光泽。她蓬乱的头发像一堆枯草,毫无生气地披散在肩头,瘦削的肩膀随着微弱的呼吸微微地起伏着。她赤裸的双脚胡乱地踩在冰冷的泥地上,干裂的手指在地上无意识地划着什么,留下一些模糊的痕迹。那如同地狱般的画面让李三娘的心头猛地一震,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攥紧,她的手微微颤抖着,提着的菜篮子几乎要掉落在地上。

“睿侠……”她试探着轻声喊了一句,声音轻得连她自己都几乎听不见,生怕惊扰了什么。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赵制闵那粗重而蛮横的嗓音:“李三娘,你个老不死的,在那里鬼鬼祟祟地愣着干啥呢?!还不快滚!”

李三娘听到这声音,浑身猛地一震,像被毒蛇咬了一口般,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连忙将门轻轻地合上,仿佛要将里面的黑暗和罪恶都掩盖起来,然后慌乱地低头提起菜篮子,头也不敢回地匆匆离开了。

“这就走!这就走!”她颤抖着声音,慌乱地回应了一句,脚步踉跄地离开了董家那座阴森恐怖的院子。

她没有回头,但她心里清楚地知道,在那扇紧闭的门后,那道瘦弱而无助的身影,依然孤独地留在冰冷的黑暗里,无人问津,无人拯救。

当她心神不宁地回到自己简陋的家时,夜色已经很深了,只有屋檐下挂着的一盏昏黄的灯笼,在寒风中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芒。她一边默默地给孩子们缝补着破旧的衣服,一边隐隐约约地听见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哭声,那哭声像一只受伤的小兽在绝望地哀鸣,一声声地敲打着她的心房。她手中的针停在半空,许久都没有动一下,眼眶也渐渐湿润了。她的孩子睡眼惺忪地抬起头,揉着眼睛,疑惑地问道:“娘,你怎么了?你没事吧?”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摇了摇头,低声说:“没事,娘没事,你快睡吧。”可那天夜里,她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眼前始终浮现出睿侠那被铁链锁住的瘦弱身影,以及她空洞而绝望的眼神。

“我当时……为什么……没有做点什么呢……”她在黑暗中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悔恨。过去那些被她拼命压抑的痛苦记忆,和眼前睿侠的悲惨遭遇交织在一起,像一股无形的、汹涌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地将她心中那深深的愧疚和自责推向了新的高潮,让她在无尽的痛苦和煎熬中难以自拔。

********

他在监狱中病逝,死后是冰冷的停尸间和空荡荡的走廊,没有亲人为他守灵,也没有人为他流下一滴眼泪,仿佛他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般。他曾经作威作福、不可一世,最后却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也算是他罪有应得。他的三个儿子,因为参与了那些令人发指的罪行,都被判处了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漫长的牢狱生涯几乎注定了他们人生的悲剧。他的老婆,那个曾经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女人,在替他办理了简单的后事之后,也选择了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趁着夜色深沉,月光惨淡,悄悄地爬上了翠花曾经上吊的那棵苹果树,用一根粗麻绳结束了自己绝望的一生。第二天天亮时,她的遗体被早起下地的村民们发现,在瑟瑟秋风中摇晃着,像一片无助的落叶。村民们围观着,窃窃私语,脸上既有震惊,也有麻木,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他们出于传统的习俗和对死者的敬畏,也出于尽快撇清与这桩丑闻关系的私心,凑了些钱草草地帮她火化了,没有举行任何像样的仪式,仿佛要尽快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从村庄里彻底抹去,从他们的记忆中彻底清除。村长皱着眉头,用一种厌恶和不耐烦的表情,将这两口子可怜的骨灰混在一起,随便用一个破旧的瓦罐装着,草草地埋在了他们家祖坟区的一棵偏僻的老树下,算是让他们在死后也能勉强陪伴着他们的祖先。那里没有墓碑,没有祭品,甚至连一个简单的标记都没有,只有坟地里那棵老树光秃秃的枝干上挂着几片枯黄的叶子,在萧瑟的秋风中瑟瑟发抖,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也在无声地叹息着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却也无力铭记,更无力改变什么。

董老蔫的死,就像一块被随意丢弃的石头,沉入了深不见底的湖底,没有激起丝毫的涟漪,很快就被人们彻底遗忘。他的名字在赵家村里彻底不再被提起,就像从来没有在这个村庄出现过一样。这是一种集体性的遗忘,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仿佛只要不提起,那些曾经发生过的罪恶和丑陋就不存在。偶尔有外村人路过那片坟地,见到地上那堆新翻的泥土,出于好奇,只是随口问一句:“这埋的是谁家的?”然后得到一个简短而冷漠的回答:“哦,是董老蔫家的。”之后便再无下文,仿佛这个名字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符号,没有任何意义,更没有人愿意深究背后的故事。而村里人,则更是对此避而不谈,生怕触及到自己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他们明知道董老蔫父子犯下的罪行并非一日之寒,他们明知道村里长期以来存在着种种陋习和不公,但他们却选择了沉默和纵容,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苟且偷安。现在,事情败露了,董老蔫死了,他们也只想尽快将这一切都埋葬,仿佛这样就能洗脱自己身上的罪责,就能继续过着他们麻木而平静的生活。他们并非不知道是非黑白,他们只是更加懂得趋利避害,更加习惯于沉默和服从,这是他们长期以来在封闭的农村社会中生存的法则。

董老蔫的死并没有带来任何意义上的救赎,对于他自己,是罪有应得;对于那些被他和他儿子们深深伤害过的人来说,他的消失并没有带来任何安慰,只是勉强为一段令人作呕、不忍回首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那些曾经遭受过的伤害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记忆中,痛苦的种子早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无论施害者是否还活着,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悲剧的阴影都永远不会被真正抹去,只会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时常在午夜梦回时将他们惊醒。而村民们的集体沉默和遗忘,则更是加剧了这种痛苦,让受害者感到更加的孤独和无助。他们用自己的懦弱和自私,再次伤害了那些已经伤痕累累的心灵。

********

村里的女性地位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种改变更像是一场仓促而敷衍的表演,一场为了应付上级和媒体的政治秀。在闪烁的镁光灯和摄像机镜头的注视下,村里匆匆成立了一个名为“女性权益互助小组”的组织,乡里也象征性地派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干部,定期来村里“走访”。每次“走访”都伴随着摄像机的记录,录制着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慰问画面,营造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当镜头移开,当外界的关注如潮水般退去,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切悄然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村里的男人们或许不再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地进行人口买卖,但那些肮脏的、见不得光的私下交易从未真正停止,只是变得更加隐蔽、更加小心翼翼。那些可怜的女孩们,依然被迫背负着沉重的命运,在黑暗中默默忍受着一切,她们微弱的呐喊,依然无法穿透这片死寂般的沉默,最终只能化为无声的叹息。

满山的秋色依旧浓烈而绚烂,层林尽染,红黄相间,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翠花曾经精心照料的那棵苹果树,如今依然枝繁叶茂,挂满了沉甸甸的、诱人的金黄果实。秋风吹过,果实轻轻摇曳,偶尔会有熟透的苹果承受不住地挣脱枝头的束缚,坠落在泥土上,发出清脆而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无声的叹息。这些苹果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更加甜美、更加多汁,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但却没有人再敢轻易提起翠花的名字,仿佛这个名字成了一种禁忌,一旦说出口就会触碰到某种不祥的东西。那棵苹果树也因此成了一种特殊的象征——它静静地诉说着一个可怜的女人是如何用自己决绝的生命,换来了短暂的、虚假的关注,却无力亲眼见证这些改变是否能够真正地持续下去。最终,它只能孤独地站在那里,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坡上,几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在追逐嬉戏,他们清脆明朗、无忧无虑的笑声,像一阵清风,短暂地划破了这片山谷长久的寂静,给这片沉寂的土地带来了一丝生机。熟透的苹果掉落在泥土上的声音,与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既怪异又微妙的和谐,那是生命逝去与新生、绝望与希望之间最残酷的对比。翠花曾经种下的希望与最终的绝望,早已深深地埋藏在这片沉默的土地深处,再也难以分辨。只有那棵依旧挺立在瑟瑟秋风中的苹果树,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静静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却无力诉说任何一个字,只能任由时间无情地流逝,带走一些,又留下一些无法磨灭的痕迹。

秋日的阳光柔和而明亮,洒在村头那棵老苹果树下。叶片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苹果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散,为这一切涂抹上了一层金黄的温暖。

花花和秋菊坐在树下的石板上,秋菊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书页微微泛黄,边角有些卷起。花花摘下一个苹果,用衣袖擦了擦,递给秋菊,自己也咬了一口,果肉清脆,汁水四溢。她笑了笑,笑容干净得像阳光穿过树叶时投下的斑驳光影。

“读一段吧,”花花看着秋菊,眼中带着一丝调侃,“我们还没听过你这么‘文气’的样子呢。”

秋菊抬起头,佯装嗔怒地瞪了她一眼,“少说风凉话。看看我能不能读出你想要的味道。”随后,她低头翻开书页,轻轻地念起来,声音像风一样,平缓又柔软:

“我们是风中的种子, 被抛向未知的土地, 扎根,并非因为选择, 而是因为,停留是唯一的答案。 苦难是无形的锤, 敲打我们,直至裂开, 而在裂缝中,我们才能看见光。 自由并非逃离,不是挣脱, 而是学会在枷锁中起舞, 让每一声叹息,都成为和声, 让每一道伤痕,都开出花来。 人生不是逃避的旅途, 而是一场与痛苦共舞的练习, 每一次跌倒,都让我们更懂得平衡, 每一次失落,都是脚步迈向圆满的痕迹。”

她合上书,抬头看向远处的田野。风轻轻吹起她的发梢,像是在替她叹息,又像是在鼓励她继续前行。“你这里写的是我们吧?”秋菊笑了笑,眼中却隐隐闪过一丝未曾言明的情绪。她低头看着手里的书,又看向花花。

“你觉得呢?”花花的笑容带着点调皮,却也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沉静。她咬下一口苹果,嚼得清脆作响,随后伸了个懒腰,靠在树干上。

“日子不也还过得去吗?”秋菊站起身,拍了拍裙上的灰尘,伸手拉起花花,“走吧,回家做饭去。”

“走吧,”花花站起来,拍了拍衣袖,抬头看了看树梢,那里有几只麻雀扑腾着翅膀,随风飞远了。

远处的村庄在阳光下显得宁静而平凡,田野的尽头是一片薄雾笼罩的小山丘,风从那里吹来,带着未知的气息,却似乎从未改变方向。她们走在土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映在脚下的尘土里,似乎伸向远方,却始终留在原地。

(2024年12月31日,修改,美国俄亥俄州,伊丽湖畔)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随笔杂文: 与鹿共舞

89年6月6日, 逃离北京